【中国地震图】 中国地震图谱
本文目录一览:
- 1、安徽地震历史全记录
- 2、地震波遇到大山 岭,其能量会显著减小吗
- 3、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分类
- 4、根据20世纪中国五级以上地震分布图来看,哪个地区发生地震频率最高...
- 5、汶川地震图片怎么那么惨?
- 6、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原则
安徽地震历史全记录
现将1904年以后有宏观江编适往字露位席富考察的4级以上地震情况分述如专意度环随觉医销离听现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地震等烈度线图及其烈度区面积,均经过重新校核、修正):
一、1917年1月24日霍山6.25级地震
发震日期:民国 六年旧历正月初二日。
发震时刻:08时48分12秒。
震中位置(宏观震中):北伟31.3°,东经116.2°。极震区包括霍山、黑石渡、落儿岭、油许使样陆却育何问烂泥坳等地区。
震中烈度:八度。
震害情况: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民国六年一月至三月地震调查报告》:此次地震“震力自下而上,屋瓦揭飞,墙壁倾颓,山石崩坠,声如雷鸣。全境人民以死伤闻者约及数十,最烈之处在西南争乡之落儿岭。”
《申报》1917年3月19日载:“城厢市镇,房屋倒塌甚多,压毙人民亦不少,全县恐慌。其灾情最重地方,如英霍交界之鹿吐石铺,有群山峡涧,涧烈数十丈,山中巨石不重时滚落,打破附近民房甚多,压毙人民数十。……其余诸佛庵、桃源口等处,均受灾重,甚有炊爨时,屋被震倒,遂致火起延烧,不敢抢救者。”表2—2安徽省现代地震目录
(1904—1985年Ms≥4.01970—1985年Ms≥3.0)
序号凯二年代发 震 时 间震中位置月日时分秒北纬东经地点震级(我Ms)烈度深度精度11917年124084812宣项31.3°116.2°霍山6散服该企.25八121917年2221谓坏善职创0124231.3°116.3°霍山西南5.7531934年31808164431.0°116.4°霍山、潜山间541954年61710083931.6°116.6°合肥、六安间5.25六351960年8112304束里状及家测构神点率的5331.5°117.8°巢县46求用族义指皮研积苦1962年71220462631.3°117.5°庐江东4五371963年31319322230.5°117.0°安庆附近身甚亚志府4.25481965年31504181433.5°117.3°固镇西北4五391966年72715331732.5°117.7°定远4五2101967年3302250130°54′117°40′铜陵附近4.21111967年71117154231°47′118°20′马鞍山4.6六1121969查犯宽免采交银预年22807293533.1采心社试出异°116.1°利辛西南4.2五2131969年4213213132.8°115.8伤航青张搞超°阜阳、阜南间4五2141970年5915374031°00′116相娘一举列妒仍阿劳要°24′岳西3.63151971年21171931°22′116°08′霍山3.53161971年316230730°36′119°18爱宁旧造及′广德3.22171971年713130433°36′117°42′灵璧3.33181971年121104580831°21′116°13′霍山3.02续表序号年代发 震 时 间震中位置月日时分秒北纬东经地点震级(Ms)烈度深度精度191972年31607113430°48′116°52′桐城徐河3.51201973年3712305031°23′116°12′霍山落儿岭3.151211973年31116324731°22′116°11′霍山落儿岭4.371221973年31116400831°22′116°10′霍山落儿岭3.281231973年31122310831°23′116°10′霍山落儿岭3.281241973年31215214931°23′116°11′霍山落儿岭3.381251973年31216210831°23′116°10′霍山落儿岭4.071261973年82711285631°05′117°32′无为郑河3.0271973年92211532533°35′116°31′濉溪临涣4.0五10281974年91819024132°27′116°02′霍邱代店3.0291974年111900583030°18′118°24′旌德朱庆3.0301976年52208161931°58′116°19′六安丁集3.1101311976年61421294431°58′117°30′肥东梁园3.013321976年83004125032°30′117°01′长丰曹庵3.6191331976年112704190832°20′117°52′定远永宁集3.112341979年3215182333°11.′4117°24.′8固镇连城3.2121351979年3215201333°11.′3117°24.′9固镇连城5.0六111361979年3412101833°11.′9117°23.′3固镇连城3.591371979年3705080130°45′119°19′广德梨壁山3.325续表
序号年代发 震 时 间震中位置月日时分秒北纬东经地点震级(Ms)烈度深度精度381979年32320580333°11.′3117°25.′5固镇连城3.071391979年53110404433°10′.0117°26′.6固镇连城3.2151401979年61421311033°11′.0117°26.′0固镇连城3.071411981年123018402233°11′.2117°23′.7固镇于庙3.0111421982年927103727.931°35′.5116°32′.1六安杨公庙3.8111431984年121221147.531°22′.5116°12.′5霍山落儿岭3.2101441984年125094112.431°59.′7116°16.′0霍邱吴阳3.0151451984年925042051.431°35.′0117°30.′0巢县三户梅3.5161461985年510094357.531°36.′0116°33.′6六安杨公庙3.551471985年96040121.730°54.′4115°57.′5岳西上古坊3.21
1954年中国科学院中南区地震调查工作组霍山小组调查资料手稿:“正月初二早晨地震,自西向东北,山摇树摆,路上行人立足不定,鸡飞狗走,猪牛惊窜奔鸣,塘水震荡,游鱼飞跃,锅台及间墙亦有倒塌者。尤以县之西南境为最烈,如黑石渡、诸佛庵、鹿吐石铺、佛子岭等区,山崩地裂,岩石崩坠,墙倒屋塌,压伤人畜者有之。”
1971年3月10日武汉地震队赴霍山地震考察队的《霍山县一九一七年地震强震区调查报告》:“霍山地震极震区的地震烈度为八度。在霍山县落儿岭公社所辖烂泥坳至黑石渡一线呈北东向分布(图2—6)。其范围包括黑石渡、落儿岭、鹿吐石铺、古桥畈、马家岭、百步街、烂泥坳、汪家铺、半竹园、清潭沟等地区。在本地区内,陈旧的房子都倒塌了,掉砖掉瓦普遍存在,甚至较好的房屋也歪斜,墙上裂缝,锅台几乎无完好者。落儿岭、鹿吐石铺、烂泥坳、黑石渡等地道路普遍发裂,且有冒水冒沙现象。落儿岭、鹿吐石铺一带山石裂缝,甚至出现山崩,落儿岭鸟龟峡的“垮石崖”就是这次地震的山石垮落形成而得名的。地震使河水、田水普遍起波浪、变深,鹿吐石铺一口井地震后干涸,甚至一年后也没有井水。由于房倒屋塌和山石崩落,本地区共打死十余人,受伤的人就无法统计了。”
1984年六安地区地震局管玉艺的《关于一九一七年霍山6.25级地震考察》:极震区等震线“呈长轴为北东向椭圆”,“极震区面积为236.4平方公里”,“累计死亡人数为36人”。极震区外震害情况:霍山县城关:“部分无依持之土墙及砖砌空心隔墙因震动而倒塌,曾有人受伤。厨房内烟囱大部分倒塌,锅台亦有震裂。……文峰塔……底部石造一层各面均有裂缝。街上倒了一些房子,土墙多倒塌。”(中国科学院中南区地震调查工作组霍山小组调查资料手稿,1954年)
安庆:“满城屋宇动摇,东门外之江岸亦崩塌数丈。”(《申报》,1917年1月28日)
金寨:“震时有的屋瓦掉下……部分土墙有倒塌的。”(中南区地震调查工作组调查资料手稿,1954年)
六安:“一般房屋除尾面较陡、檐口瓦片间有坠落者外,无其它损毁。”(中南区地震调查工作组调查资料手稿,1954年)
武汉:“震时房屋动摇,砖瓦有坠落者。凡建筑弗固之屋,遇险者颇多,曾压毙数人。”(南通军山气象台《民国六年第一季度报告·附录三》)“房屋倒坏者约十余户”,“高墙震绽者有之,倒塌者不下数十处。”(上海《民国日报》,1917年1月27日和2月2日)“省垣(武昌)方面,督军署后塌屋一栋,大朝街倒墙者二家,塌屋者一家,武胜门外塌屋三家,宾阳门外洪山街塌屋一栋。汉口方面,何家墩塌屋一栋,沿江岸亦塌屋数处,桥口倒墙者亦有二、三处。……刘家庙附近之蓬户倒塌数家,……汉阳高洪桥地方,亦簸塌古墙一堵,并压毙四人。”(《申报》,1917年2月2日)
罗田:“一祠堂牌楼震倒一角,朽旧房子倒2间,一旧檐墙裂缝(长5尺、宽2寸)。”(顾功叙主编)《中国地震目录》,第214页,1983年)
麻城:“房屋有倾倒者。”(《农商公报》第3卷第35期,1917年)
蕲春:“屋瓦间被震落,天主堂东墙被震裂缝。”(《中国地震资料年表》,1956年)
鄂城:“东门外年久失修的塔震垮一块。”(顾功叙主编,《中国地震目录》,第214页,1983年)
浠水:“屋瓦有震落,一老砖墙裂缝宽4—5寸。”(顾功叙主编,《中国地震目录》,第214页,1983年)
大冶:“教堂东墙震裂宽9寸,长2丈,华济水泥厂之院墙倒塌2丈多。”(顾功叙主编,《中国地震目录》,第214页,1983年)
阳新:“县属大鸡山煤矿被震塌矿山三十余丈,有工匠四十余人埋入坑内,山上公司办事处亦被震倒,毙司事工役数人。”(《东方杂志》,第14卷,第3号,210页,1917年)
扬州:“倒坏房屋十数家,并有一小儿被压几死。……震倒草房数处。”(《申报》,1917年1月29日)
此次地震有感面积很大,据当时对地震图计算所得如下:烈度面积(平方公里)
七度以上者27500
三度以上者58500(《农商公报》,第3卷第35期,1917年)
地震“震动范围延及鲁、苏、皖、豫、浙、赣、鄂、湘八省,面积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翁文灏《近十五年中国重要地震记》,载《东方杂志》第20卷,第16号,第148页,1923年8月)
“潜山、太湖、宿松、太和、黟县、芜湖、全椒、寿县、霍邱、舒城、安庆、怀宁、合肥、桐城、望江、庐江、巢县、无为、滁县、来安、和县、歙县、休宁、祁门、宣城、泾县、太平、旌德、贵池、铜陵、石埭、东流、秋浦(属至德)、天长、亳县、凤阳、颍上、蒙城、含山、南陵。
河南省之光山、正阳、商水、信阳、商城、罗山、确山、汝南、沈丘、桐柏。
江苏省之高淳、镇江、宿迁、南京、浦口、溧水、丹阳、金坛、无锡、江浦。
湖北省之黄岗、新洲、英山、应山、嘉鱼、通城,汉川、孝感、黄安、黄梅、安陆、云梦、应城、襄阳、钟祥、京山、荆门、江陵。
江西省之南昌、婺源、德兴、宜丰、新建、戈阳、修水、九江、奉新、德安、瑞昌、玉山、余干、都昌。
浙江省之杭州、富阳、新登、安吉、衢县、常山、开化、分水。
湖南省之岳阳、湘阴、南县等县均有感。最远记载达450公里。”(顾功叙主编,《中国地震目录》,第215页,1983年)
二、1917年2月22日霍山5.75级地震
发震日期:民国六年旧历二月初一日。
图2—71917年1月24日霍山地震图(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制)摘自1985年谢硫寿主编《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四卷(上)发震时刻:10时12分42秒。
震中位置:北纬31.3°,东经116.3°。
此次地震因系1月24日6.25级地震的余震,震中烈度难以确定。
震害情况:霍山:“隆然有声,霍山、麻城、罗田诸县境内房屋,率多倾倒,感震之地延及数省,广至四十余万平方公里。”(《东方杂志》,第20卷,第16号,148页,1923年)
武汉:“至房屋经此一再震动,墙垣炸裂者甚多,倒塌者间亦有之,如省垣望山门正街徐水源水烟店刨烟房己塌,幸屋矮料小,仅伤三人,并不甚重。武胜门外下新河地方,亦塌小屋三椽。”(《申报》,1917年3月2日)
湖北京山:“该县东乡马家口有村……二月一日(旧历)地震,霹雳一声,村落分为两段,从中现出巨孔,深约二丈有奇,孔内寒气侵人,莫敢探视。当炸裂时,并倒屋四间,打伤男女大小七人云。”(《申报》,1917年3月11日)
民国六年《农商公报》第35期载:二月二十二日地震范围较前次稍隘,据地震图计算所得如下:烈度面积(平方公里)五度以上者47000三度以上者390000图2—81917月2月22日霍山地震图(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制)摘自1985年谢毓寿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四卷(上)
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民国六年一月至三月地震调查报告》中2月22日地震调查表记载: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庐江、休宁、贵池、铜陵、石台、凤阳、颍上、蒙城、泗县、合肥、太和;江西之九江、都昌;湖北之麻城、黄梅、英山、云梦;江苏之浦口均有感。
(图中烈度系按罗西及福来氏之法,计分八度。)三、1934年3月18日霍山、潜山间5级地震图2—91934年3月18日霍山、潜山间地震摘自1980年上海市地震局《苏浙皖沪地震目录》发震日期:民国二十三年旧历二月初四日。
发震时刻:08时18分12秒。
震中位置:北纬31.0°,东经116.4°。
此次地震当时未进行实地调查,震中烈度无法确定。
1934年3月21日上海《新闻报》载:此次地震“震源约在安徽霍山、潜山间折断层,深度三、四十公里,震央(即震中)既偏在山地又震度弱,不致酿成灾害损失。”
四、1954年6月17日合肥、六安间5.25级地震
发震时刻:10时08分39秒。
震中位置:北纬31.6°,东经116.6°。
宏观震中:北纬31.8°,东经117.2°。
震中烈度:六度。
震害情况:合肥:房屋有个别倒塌或损坏,浇好之水泥往裂缝。
六安:城南一小学倒墙二堵。
金寨:破旧房屋倒塌二间。
霍山:震倒破旧瓦墙一堵,草房一间。
铜陵:震倒破瓦房一间。
舒城:震倒一堵破墙。
贵池:震塌房屋一间。
湖东(今枞阳):震塌砖墙二处。
当涂:倒塌墙一堵。
巢县:震倒一土地亩,倒墙一堵。
和县:原已倾斜的宝塔震倒大半。
无为:年久失修的旧草房二间被震倒,旧墙裂缝,田圩溃破。
凤阳:倒塌房屋二间。
太平:倒朽旧房屋一间。
含山:马太乡圩坝崩坏几个。
寿县:旧房墙壁裂缝约2公分。
麻城:一土坯房裂开一尺宽,卫生院房屋有裂缝。
旌德:倒塌房屋四间。潜山:震倒区政府房屋一间。图2—101954年6月17日合肥、六安间地震摘自1970年李善邦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蚌埠:屋墙裂缝或倾斜。
波及面积相当大,有记载的如下:
淮南、芜湖、安庆、霍邱、肥西、岳西(已开裂之墙倒)、桐城、青阳、至德、太湖泾县(破屋掉瓦片碎上)、南陵、郎溪、宣城庐江、全椒、滁县、肥东、嘉山、濉溪、五河、怀远、灵璧、宿县、泗县、宁国、绩溪休宁、歙县、石埭、阜南、凤台、蒙城、阜阳、临泉、颍上、太和、界首;湖北省之英山、武汉;河南省之商城,江苏省之盱眙、宿迁、睢宁、泗洪、泗阳、高淳、江浦、南京、溧水;浙江省之昌化均有感。”(顾功叙主编,《中国地震目录》,第42页,1983年)
五、1962年7月12日庐江东4级地震
发震时刻:20时46分26.0秒。
震中位置:北纬31.3°,东经117.5°。
震中烈度:五度弱。
1985年巢湖地区地震局《庐江白湖4.0级地震考察报告》表明,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在庐江白湖农场姥山大队,与仪器记录所定震中基本相符。震中区近似椭圆形,走向北西,长图2—111962年7月12日庐江东地震轴22公里,短轴15公里,面积约259平方公里。
震中区室内外大多数人有感,屋架、门窗和碗橱碰响,尘土下落,土墙裂缝。地震时伴有地声,象滚雷一样嗡嗡声,河里浪涛拍岸,船摇晃。
六、1965年3月15日固镇任桥4级地震
发震时刻:04时18分14.0秒。
震中位置:北纬33.5°,东经117.3°图2—121965年3月15日固镇地震震中烈度:五度。
1986年蚌埠市地震局《1965年3月15日固镇任桥4.0级地震考察报告》: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在任桥车站和老任桥集之间,震中区近似椭圆,方向北东东,长轴8公里,短轴5公里,面积约31平方公里。
地震时有轰轰隆隆声,群众普遍有感。邮局总机自动掉牌,床摇动,碗橱晃动作响,屋顶掉坷垃。
七、1966年7月27日定远4级地震
发震时刻:15时33分17.0秒。
震中位置:北纬23.5°,东经118°2′。
震中烈度:五度。
1966年7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定远地震调查组《安徽省定远县1966年7月27日地震趋势调查报告》: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在定远城东附近,震中区近似椭圆,方向为北东,长轴10公里,短轴5公里,面积约39平方公里。四度区形状和方向与震中区类似,其长轴50公里,短轴32公里,面积约1256平方公里。
地震时伴有声如雷,震中区室内大多数人有感,房屋摇动,碗俱碰响,人站立不稳,感觉头昏,午睡者惊醒,开会者跑出屋外。城关一草房毛竹椽于折断商根,老房掉土。
八、1967年7月11日马鞍山4.6级地震
发震时刻:17时15分42.0秒。
震中位置:北纬31°.47′东经118°20′。
震中烈度:六度。
震源深度:12公里。
196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7年7月11日安徽马鞍山采石地震调查总结报告》和1985年11月马鞍山市地震局《安徽马鞍山4.6级地震震中烈度特征以及发震构造的初步析》: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马鞍山市区采石附近,震中区呈椭圆形,北东向,长轴20公图2—131966年7月27日定远地震里,短轴11公里,面积约173平方公里,其范围:东至小梁塘、后上湖、霍里、李村、兴和、大石岗;西至长江边江心州大闸;北至和尚港、黄塘、铺头、上庄;南至兴焕、杨家山、阳湖街、烟墩山、谢家。五度区形态、方向与六度区相似,长轴75公里,短轴45公里,面积达2649平方公里。
此次地震,震中区房屋建筑遭受轻微损坏,个别达到破坏程度。马鞍山市矿内家属宿舍图2—141967年7月11日马鞍山地震屋顶烟囱约倒塌30%左右,几座楼房有裂缝,顶棚灰皮掉落;采石镇房屋普遍掉土,有几处墙裂缝,宽0.5—5厘米不等,倒塌墙头约四、五处,有一木架房碎砖山墙部分倒垮下。
地震时,江边“老鹰窝”悬崖处山崩,砸死一老人;居民区房屋烟囱倒塌,砸伤数人。
五度区内差不多所有人都有感,人们惊慌跑出屋外;房屋摇晃,普遍掉土,个别屋顶、烟囱掉砖,亦有已坏的碎砖墙倒垮部分。
此次地震,河塘水翻腾起浪,沟渠水面翻花冒泡,还出现树木倾伏、钢轨扭动、岩崩和小滑坡等现象,同时伴有地声、地光。
地震的有感范围较大,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南京以及江宁、江浦、含山、无为县等地均有感觉。
九、1969年2月28日利辛4.21级地震图2—151969年2月28日利辛地震发震时刻:07时27分35秒。
震中位置:北纬33.1°,东经116.1°。
震中烈度:五度。
1985年10月阜阳地区地震局《关于利辛Ms14.2级、阜南Ms14级两次地震的宏观调查报告》: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利辛胡集附近,震中区形似椭圆,方向北西,长轴25公里,短轴12.5公里,面积约245平方公里。震中区室内睡觉者从梦中惊醒,房笆响掉土,门鼻响,床、碗柜晃动,山墙呈波浪形上下颠簸,人们惊慌跑出室外;室外沟水翻动,大多数人有感。
四度区面积约517平方公里。区内房笆响,掉土;室内大多数人有感,床动,门鼻、碗俱碰响;室外部分人有感,沟水向两边沟壁撞击。
十、1969年4月2日阜阳、阜南间4级地震
发震时刻:13时21分31秒。
震中位置:北纬32.8°,东经115.8°。
震中烈度:五度。
1969年4月,国家科委阜阳地震工作小组《安徽阜阳地区阜南地震调查简报》和1985年10月阜阳地区地震局《关于利辛Ms14.2级、阜南Ms14级两次地震的宏观调查报告》表明,阜南4级地震后9分钟,即13时30分26.5秒,原震中位置又发生一次3.75级地震。
4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阜南田集一带,与微观震中(阜阳王店)相差25公里。震中区呈北北东走向椭圆,长轴10公里,短轴8公里,面积约63平方公里。震中区房顶掉上,门、房碰响,油瓶晃倒,多数人惊慌跑出室外。
四度区形似椭圆,长轴50公里,短轴30公里,面积约1177平方公里。区内房笆掉土,室内大多数人有感,床,椅动,门鼻、碗碰响,个别人跑出室外;沟、塘水向两岸撞,室外人感觉不明显。
十一、1973年3月11日霍山4.5级地震
发震时刻:16时40分08秒。
震中位置:北纬31°22′,东经116°11′。
震中烈度:六度。
震源深度:6公里。
1973年10月安徽省地震队业务组《1973年3月霍山地震工作小结选编》:此次地震为震群型,4级以上地震共3次:3月11日16时32分,4.3级;16时40分,4.5级;3月12日16时21分,4.0级。自3月4日至24日,该区共记录到0级以上地震520余次。其中,绝大多数为1.0级左右小震,2.0—2.9级地震27次,3.0—3.9级地震3次,参见表2—2和表2—6。上述大部分地震集中在北纬31°22′—31°29′、东经116°09′—116°12.5′、面积约48平方公里的小范围内,震源深度为5—10公里。两次震级最大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参数如表2—3。
4.5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霍山诸佛庵、落儿岭一带,与微观震中一致。六度区包括三个地段:其一在落儿岭、松山寨、烂泥坳、茅山林场等地,约呈三角形状分布,其二在诸佛庵、小堰口附近,呈东西向狭长分布;其三在霍山县城关区附近。
1973年8月南京地震大队、安徽省地震队《1973年3月安徽霍山地震宏观调查报告》表明,霍山4.5级震群时,霍山县城、诸佛庵区和三线工厂均受到轻重程度不同的损坏。红星、江北、东风、皖西和皖化五个机械厂的个别厂房有轻微裂缝,尤以红星厂306库为甚;宿舍裂缝严重,剪切斜裂缝和弯曲水平裂缝又宽又长,甚至错动,掉砖掉瓦也较普遍。霍山县银行及百货公司房屋震裂较严重,大礼堂、电影院、新华书店及单层空斗墙宿舍有不明显裂缝。诸佛庵区一些年久失修的老旧房隔墙被震裂,一些民房也有墙裂或掉灰现象。
五度区形态呈椭圆形,北北东向,长轴37公里,短轴25公里,面积约726平方公里。
霍山4.5级震群由于震源浅,绝大多数0.6级以上地震均有感并伴有地声。4.5级地震的有感范围较大,除霍山、金寨、六安南部外,舒城、桐城以及湖北的武汉、英山,江西的瑞昌等地均有感。
十二、1973年9月22日濉溪4.0级地震
发震时刻:11时53分25秒。
震中位置:北纬33°35′,东经116°31′。
震中烈度:五度至五度强。
震源深度:10公里。
此次地震后还记录到14次0级以上的余震,其中0.1—0.9级地震9次,1.0—1.9级地震5次,最大的为1.6级。
4.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参数见表2—4。
1973年10月安徽省地震队《1973年9月22日濉溪县地震宏观调查报告》: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在濉溪县临焕一带,与微观震中基本一致。震中区呈北北东走向的狭长椭圆,区内房屋有轻微破坏,张陈庄一牛房屋顶坍塌,濉溪县城关两户民房东墙及屋檐砖瓦被震落部分,徐楼中学一教室屋架被震折,涡阳县石弓集有两间破旧牛棚也被震塌。震时还伴有低沉、闷雷似的地声。表2—4濉溪4.0级地远震震源机制解参数表发震日期发震时刻震 中 位 置北纬东经震级(Ms)震源深度(km)节面Ⅰ节面Ⅱ走向倾向倾角走向倾向倾角1973年9月22日11时53分33°35′116°31′4.01083°NNW85°176°〖〗NEE65°P轴T轴B轴XAXB方位角仰角方位角仰角〖〗方位角仰角方位角仰角方位角仰角矛盾比(%)精度估计37°23°133°12°251°65°〖〗86°25°353°8°22Ⅲ
此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淮北市、萧县、涡阳、蒙城以及江苏的徐州,山东的枣庄市均有感。
十三、1979年3月2日固镇5.0级地震
发震时刻:15时20分13秒。
震中位置:北纬33°11′.3,东经117°24′.9。
震中烈度:六度。
震源深度:11公里。
1979年安徽省地震局《1979年3月2日固镇5.0级地震技术总结》:这,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序列,主震前两分钟记录到一次3.2级地震(参数:15时18分23秒,北纬33°11′.4,东经117°24′.8,震源深度12公里)。自1979年3月2日至12月31日,共记录到0级以上地震89次,其中,3.0—3.9级地震4次,2.0—2.9级地震4次;序列震中分布面积为6.5平方公里,震源深度为5—15公里。序列中所有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参数见表2—5。
5.0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固镇于庙一带,与微观震中一致。震中区呈不大规则的矩形,近东西走向,长轴13公里,短轴7公里,长短轴比约为2:1,面积约91平方公里。震中区震感强烈,人们从室内惊慌奔出,有程度不同的晕眩感,站立不稳,个别骑自行车者摔倒;房屋、树木和电线杆剧烈摇晃,家具移位,货架与桌子上的杯、碗、瓶等物被震倒或震落在地上;杯、盆中水剧烈震荡,甚至溅出,河塘水面起波;有的叉土墙出现小裂缝,墙外表抹泥层局部剥落;施工质量差的砖石建筑的结构薄弱部位出现裂缝;少数山墙、高门墙、纵墙、砖柱出现裂缝;破旧老房少数墙壁坍塌,坑房烟囱多数倒塌,民房烟囱少数倒塌,多数出现掉砖或顶部扭损,屋瓦滑落,屋脊砖与商侧座砖多被震落;双曲拱桥腰拱顶部和侧墙产生裂缝和裂纹。震中区有四人被屋顶震落的砖瓦土块砸伤。
五度区也呈一不规则的矩形,长轴42公里,短轴13公里,面积约312平方公里。室内所有人和室外大多数人有感;架上器物有的倾倒或落地,有的悬挂物被震落;屋架、门、窗“嘎嘎”作响,泥灰从房顶和墙上等处震落;老旧民房原有裂缝扩大;民用烟囱普遍掉砖,压脊或座砖也有的被震落,屋瓦有溜动现象。
详见图2—19。
5.0级地震及3.2级前震和最大余震(3.5级)时均伴有闷雷似的地声。
5.0级地震的肩感范围较大,北到山东临沂、滕县,南达桐城、芜湖,东南抵江苏之镇江,西北止于河南商丘。整个有感范围近似呈一南北向的椭圆,半径平均约200公里,面积达12万多平方公里。
地震波遇到大山 岭,其能量会显著减小吗
地质构造对地震360问答波的影响
当水波遇到界面时,如陡岸,会从边界上反射回来,形成一列向岸外传出的水波,与向岸内传来的水波重叠。当海洋波斜射入浅滩时,波在海水深永周代够率上坚谁对从度变浅时走得较慢,落在海水较深处的波的后面。其结果是波向浅水弯曲。于是波前在它们击岸前转向越来越平测亲扩个补永南针频拉春行海滩(图2.4)。折射这一名词描述波传播中由于传播路径上条件变化产生波前方向变化的现象。反射和折射也是光线通过透镜和棱柱时人们熟知的性质。
弹性模西草终常量和波速
均质各向同性的固体可由两个常数: k和日蛋另鲁势胜财掉μ来描述其弹性,两常数都可表示为单位面积的力。
k是体积模量,表示不可压缩性。
花岗岩:k约为27×1010达因/厘米2;
水:k约为2×1010达因/厘米2。
μ是剪切模量,表示其刚性。
花岗岩:μ约为1.6×1010达因/厘米2交;
水:μ为0。
密度鱼米规表为ρ的弹性固体内,可以传播两种弹性波。
P波,速度vP =√(k+3/4μ)/ρ。
花岗岩: vP=5.5千米/秒延鲁标百;
水: vP=1.5质武目理停元职千米/秒。
S波,速度vS=√μ/ρ。
花岗岩: vS=3.0千米/秒;
水: vS=0千米/秒。
像声、光或水波一样,地震波也可在一边界上反射或折射,但和其他波不同的特点是,当地震波入射到地球内的一反射面时,例如一P波以一角度射向边界面时,它不但分成一反射的P波和一折射的P波,还要产生一反射S波和折射S波,其原因是,在入射点边界上的岩石不仅受挤压,还受剪切。
换句话说,一入射P波产生4种转换波(图2.5)。由一种波型到另一种波型的波型增殖也发生于SV波斜入射于内部边界粒液证迅时,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的P波和SV波。在这种情况下反射和折射的S波总是SV型,这是因为当入射的SV波到达时岩石质点在括是升干雨额确后百一与地面垂直的入射面里横向运动。相反,如果入射的S波是水平偏振的SH型,则质点在垂直于入射平面且平行于边界面的方向上前后运动,在不连续界面上没有挤压或铅垂方学营民向的变形,这样不会产生相应的新的P波和SV波,只有SH型的一个反射波和一折射波。从物理图像形象地分析,垂直入射的P波在反射界面上没有剪切分量,只有反射的P波,根本没有反射的SV波或SH波。以上讨论的晚波型转换的种种限制项席回裂坐律搞刑军盾,在全面理解地面运动的复杂性和解释地震图中的地震波各种图像时是至关重要的。
波在两种类型的岩石界面上护曾的反射和折射(a)和地震P波和S波的传播途径在地质构造中受到反射和折射(b)
本书后面要讨论到许多特殊的地震效应,它们都能用波的反射和折射完攻另克争专善地加以解释。例如,考虑一S波从深部震源垂直育州抓海复当命一向上传播到地面。由难清此于在地表入射和反射的波列叠加到一起,因此近地表处波的振幅将加倍,能量则变为4倍。这个预测与许多矿工的经验是一致的,他们在许多情况下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一个强震。1976年中国唐山破坏性地震就是这种情况。在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仅感到中等摇动,只是由于断电他们才知道发生了问题。但当他们上到地表时,才惊恐地发现整个城市已变为废墟;这次地震最终造成了24万人丧失生命。
建筑在较厚土壤上的,诸如在沿河流冲积河谷中的沉积物上的建筑物,地震时易于遭受严重破坏,其原因也是波的放大和增强作用。当我们振动连在一起的两个弹簧时,弱的弹簧将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类似地,当S波从地下深处传上来时,穿过刚性较大的深部岩石到刚性较小的冲积物时,冲积河谷刚性小的软弱岩石和土壤将使振幅增强4倍或更大,取决于波的频率和冲积层的厚度。在1989年加利福尼亚的洛马普瑞特地震时,建在砂上和冲填物上的旧金山滨海区的房屋比附近不远建在坚固地基上相似的房屋破坏更大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分类
国际上大致有三类地震烈度区划图:
①第一类,以前苏联戈尔什可夫编制的前苏联区划图为代表,它以宏观烈度为区划标志,根据历史地震和地震地质资料编制;
②第二类,以日本河角广编制的日本地震烈度区划图为代表,它以历史地震资料为依据,考虑地震发生频率,用地面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勾绘;
③第三类,用科内尔提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以阿尔杰米森和珀金斯编制的美国地震区划图为代表。
根据20世纪中国五级以上地震分布图来看,哪个地区发生地震频率最高...
四川省发生过5次大于7.0级的地震,其中一次在8.0以上
新疆省发生过五次大于7.0级地震,其中两次在8.0以上
西藏发生过四次大于7.0级地震,均为7.9以下
望采纳^_^
汶川地震图片怎么那么惨?
因为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所以汶川地震图片很惨。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
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较重灾区共41个县,一般灾区共186个县。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扩展资料:
从2008年10月到2010年9月,灾区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0个重建项目已开工99.3%、完工85.2%,概算总投资8613亿元已完成7365.9亿元、占85.6%。
圆满完成中央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受灾群众住进了新房,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重建城镇初展新姿,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优化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
充分展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集中体现了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自觉,充分展示了灾区人民自强奋进、顽强拼搏的不屈意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汶川地震
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原则
目前,已经取得关于地壳结构的大量资料,而且关于北美、欧洲、中国大陆等大区域的地球物理资料都已经过一定程度的综合研究,涌现了关于地壳结构和行为的诸多假说和模型。由于资料太丰富了,在本讲及下一讲中我们只项太培逐行车食尼能讨论这方面研究的几个要点。
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本身并不存在什么独特的理论,而是基于解释者自身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学和岩石物理学的振断费况为连曲理论和实验结果,现代复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的基础,以及对调查地区地质及地面钻孔烈相哪盟滑苦细社资料的研究。由于不同的解释者知识广度和深度不同持宪载销入危氧,取得的解释结果会药庆极表有很大差别。因此,有的人便说“深部地球物理解释是见不着摸不到的东西,尽可胡吹一气”,其实不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可以实现的,这正是驱动地球科学发展进步的源泉之一。但是,这种可以成为人类共同知识的解释成果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才能取得。这些原则至凯浓说物眼己的请了干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来自全球对比的原则,即要尽粒他降相正等晚卫可能与全球其它构造单元类似高切配开乙留采末的地区的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对比,找出构造及演化规律性的原则。例如,解释某中生代造山带的地壳结构,不仅要与喜马拉雅、阿尔卑斯等年轻造山第段创烟群剧领武实带的资料进行对比,还要与阿巴拉契亚、乌拉尔等古生代造山带对比,在对比分析中寻找规律性。本书的初衷之一就是通过全球对比来认识中国大陆岩石圈(见第八讲)。
(2)有限置信度的原则,即对地球物理青端增王义数据“不可全信”的原则,因360问答为它们的精度有限,分辨率有限光几负了的,而且存在潜在的人造假像。例如,第四讲中已经提到,下地幔±1%的波速扰动,很可能在层析成像的标准差范围内,由此圈出的“冷柱”是否存在仍需进一步探讨。空间分辨率问题与数据精度、反演方法等续刘家统而京犯让在飞很多因素有关,总的来说地震方法分辨率高于电磁法,电磁法又高于位场方法。在地震方法中,体波成像的分辨率又高于面波,相位信息的分辨率高于振幅信息等等。最后,还要注意识别由数据误差及反演非唯一性带来的人造假像,如地震图中的多次波、导波等干扰。对于高分辨率的层析图,尤其要注意短波长相间分布的异常体,它们很可能是由数据误差经放大形成的人造假像。因此,解释前要根据有限置信度原则去把握地球物理资料的总体特征,排除有争儿议的细节,才能最大限职滑作非头散度地利用资料。
(3)约束原则。地球物理方法只是认节采船入些基执识地球内部的间接方法,整迅而且其解释具有不可避免的非唯一性,而不能提供地球内部组成结构的直接证据。因此,由地球物理研究取得的一些认识应视为地质模型的一种或多种约束,而不是地质模型本身。当然,这可能会有例外。我的看法是,只有经过科学钻探的标定或验证,地球物理解释成果才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4)实验与钻探校验的原则。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进行模拟实验和直接钻探对校验地球物理解释结果无疑是必须的。反过来风境情没室垂了害李说,只有在解释时最大限度利用经过实验及钻探校检的结论,以进行全球对比分析和资料解释,才能提高解释结果的置信度。实际上,第九讲中要提到,由深部地球物理遥测和科学钻探组成的反馈系统,才是大陆科学钻探的主要内涵,
(5)综合解释中的兼容性原则。地球物理调查可取得反射地震、广角反-折射、大地电磁、地热、重力、航磁和古地磁资料,而综合解释取得的地壳地球物理模型必须与各种类型的资料兼容。要想使不同方法的解释结果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做到尽可能“兼容”,即各种地球物理资料的推断结果互为补充和引证,而不发生相互矛盾。以图5.1为例,这是一张过西阿尔卑斯造山带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剖面,其中地层界线由广角折射推测,密度(图中数字)由重力资料反演取得,断续的线族为强反射带的位置。这个图的取得体现了综合解释兼容性原则,即用折射地震界面作为重力反演的几何约束,用反射地震为折射解释提供细节(图中的沉积盆地、剪切带等)。但是即使这样,在构造复杂地区也难以做到完全兼容。例如,图5.1左边的Moho面,反折射结果就有明显区别,而在中部给人双重Moho面的印象,仍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来证实。这个地区最重要的特征是高密度(3000kg/m3)的块体直接出露在地表,与地质上著名的Ivrea超基性岩带对应,被认为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出露古Moho带。这个地区的研究和科学钻探将为了解地幔的组成及性质提供直接证据。
图5.1 横穿西阿尔卑斯造山带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剖面
图中分层根据折射地震解释,数字为分层约束下重力反演求得的密度值(g/cm3),黑线族为强反射体,在Ivrea带下方的高密度柱体对应地面橄榄岩体
提高综合解释兼容性在反演(定量解释)时就要顾及。如用折射的波速资料作约束进行反射地震处理(如偏移及时深转换);用反射体深度作为位场反演中几何形体边界约束,取得密度及磁化强度数据;综合用波速、密度、电阻率数据推测岩性。由于在反演中尽量使用了其它资料的约束,因此提高了综合解释的兼容性。在计算地震波速时要注意折射波速是大范围介质的平均波速,它的空间分辨率低但方差小;反之由反射资料处理时获得的层速度在浅层分辨率高,但方差大。因此,地震P波速度的计算要同时利用反射和折射两种资料。例如,在一维地震反演时,可利用以下公式确定波速模型:
V(z)=[1-W(z)]VL(z)+W(Z)Vh(z)
其中z为深度;VL为由反射资料反演计算的层速度;Vh为由折射波走时反演的波速;W(z)为权函数.在0到1之间变化。在z=0时W(z)为0,在z为Moho面深度(z=zM)时W(z)接近1。例如可取权函数为正弦函数,则上式化为:
后板块地球内部物理学导论
按此式计算的波速模型,便同时与反射和折射资料兼容。
由于数据成本低的原因,在作区域地壳结构研究时位场和折射地震资料较易取得,而大地电磁及深反射资料一般较少。因此,地壳结构研究往往从一维的波速结构开始。
本文链接:http://www.gs5000.cn/a/1818.html
发布于:2023-05-1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