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四句古诗大全简单》 , 屈原的古诗四句诗
小学纪念屈原的诗句
背冲室掌齐1. 小学关于端午屈原的诗句
小学关于端午屈原的诗句 1.小学关于端午的古诗
篇一:端午日赐衣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出部渐联殖京看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篇二: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乡原防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来自将一国殉灵均。
篇三: 360问答端午日
作者: 殷尧藩
导乱谓通上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艺终信晚皮汽行举型范奏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篇四:临江仙
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篇五山液引景聚某作更破氢:屈原塔
作者: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扩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如味,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布务无一常王季且远食评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2.关于端午节屈原的古诗
唐·杜甫:
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简历。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唐.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宋 .苏轼《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创神角随临季振前标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3.关于端午节屈原的诗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预必铁结陈市___边贡《午日观竞渡》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赵蕃《端午三首》
国均话益如斗病金油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略国英灵。____贝琼《已酉端午》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__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正是浴兰时节动段省洋引乎越片当合管。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__欧阳修《渔家傲·培倒似革财五月榴花妖艳烘》
4.关于屈原端午节古诗
1、《五月坚扩者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译文:
营里固较容其粮胶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赏析:
梅尧臣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2、《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译文:
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创作背景:
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面对赛龙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端午节赛龙舟时的想法,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3、《端午》【唐】杜甫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的是楚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创作背景:
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伤其冤死,端午当天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5.关于端午节和屈原的古诗有哪些
1、《端午》文秀(唐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屈原塔》苏轼(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3、《端午即事》文天祥(宋代)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端午日》殷尧藩(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端午》李隆基(唐代)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6.小学所学习的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
贺新郎 许及之(宋) 旧俗传荆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
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君有语,但分付。 浣溪沙 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喜迁莺 黄裳(宋)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史浩(宋)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五丝 褚朝阳(唐)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李隆基(唐)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 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卢肇(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诗词 (八)——竞渡曲(刘禹锡·唐)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台湾竹枝词 钱琦(清) 竞渡齐登杉板船, 布标悬处捷争先。
归来落日斜檐下, 笑指榕枝艾叶鲜。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齐天乐 杨无咎(宋)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端午日赐衣 杜甫(唐)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节令门·端阳 李静山(清)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节诗词 (十二)——贺新郎(端午)(刘克庄·南宋)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念奴娇 张榘(宋) 楚湘旧俗。
7.端午节诗句小学
【小学端午节的诗句大全】 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殷尧潘《端午日》 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7、条脱闲揎系五丝。
——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9、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8.有关端午节或屈原的诗朗诵
端午节的怀念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屈原最简单的诗
屈原最简单的诗
屈原最简单的诗,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位的诗人,他有着远大的抱负,但由于国家的不公最后他投江自杀了,所有有了后来我们纪念他的端午节,那屈原最简单的诗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屈原最简单的诗1
1、《九歌·云中君》
先秦:屈原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译文: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让衣服鲜艳多彩像花朵一样。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他身上不断地放出闪闪神光。我将在寿宫逗留安乐宴享,与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光芒。
乘驾龙车上插五方之帝的旌旗,姑且在人间遨游观览四方。辉煌的云神已经降临,突然间像旋风样升向云中。俯览中原我目光及于九州之外,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思念你云神啊我只有叹息,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2、《九歌·东皇太一》
先秦:屈原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
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译文: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吹竽鼓瑟声悠扬。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3、《九歌·礼魂》
先秦: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译文: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4、《九歌·国殇》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5、《河伯》
先秦:屈原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译文:河神啊,与你一起游九河,急风冲起河水泛洪波。乘坐水车荷叶做车盖,双龙驾辕双螭来拉车。登上昆仑纵目望四方,心意飞扬胸怀多宽畅。
日暮美景流连竟忘归,突然警醒更怀念水乡。鱼鳞做屋瓦厅堂画蛟龙,紫贝饰门阙珍珠饰玉宫,河伯啊,为何久住水中?
乘上白鼋文鱼伴,同游沙洲永相随,绵绵情深如流水。与你携手向东行,送你同到河南岸。滔滔河水来欢迎,鱼儿列队来陪伴。
屈原最简单的诗2
赞美屈原的.八首著名古诗。
1、《离骚》
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这首诗运用双关、夸张等表现方法,使全诗更具有表现力和战斗力。短短二十个字,抵得上一篇战斗的檄文,矛头直指那些邪曲小人。
2、《端午》
文秀节
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奠,但是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轻而易举地洗刷干净的。
3、《祠南夕望》
杜甫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诗人运用想象、用典等写作手法,对屈原进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法报效国家的无奈。
4、《太和初靖恭里感事》
许浑
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苹蘩。
谤起乘轩鹤,机沉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
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屈原没有遇到明君的同情和惋惜。
5、《夜泊湘江》
于武陵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
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
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楚树”、“湘水”、“孤舟”等景物的出现为全诗奠定了悲愁的感情基调。
6、《屈祠》
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诗人在怀念屈原的同时,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楚怀王的恨,滚滚江水埋没了忠魂,实在可悲可叹!
7、《灵均》
黄滔
莫问灵均昔日游,江篱春尽岸枫秋。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
前两句中“灵均”乃屈原别名,明指屈原;后两句中“楚山”、“湘水”暗指屈原。一明一暗,深刻表现了对屈原的同情。
8、《浙西李尚书奏毁淫昏庙》
徐凝
传闻废淫祀,万里静山陂。
欲慰灵均恨,先烧靳尚祠。
诗人另辟蹊径,一反常态的将屈原之死怪在了靳尚头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让人们从侧面了解了楚王任用奸臣,表现了楚王的昏庸。
屈原写过哪些四句古诗?
屈原写的诗没有四句一首的。他写的最短的一首诗是:《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
急需要描写秋天的古诗,简单些,急急急
秋雨--临们脚端位错评衡京投四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萧萧雨
秋夜-地字节特音-睡起秋声觅处满阶梧叶明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360问答韵万叶千声皆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含呀专针水浸派空明互荡
秋菊据白岩--宁枝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
秋思--故万消息便拟江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
秋怀--门未免流叹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秋夜制额降克婷正法总架宣阑床前耿耿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顺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解说悲秋事似诗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雨声
描写秋古诗描写秋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
袅袅:形势冲免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木叶:枯黄树叶
战楚·屈原《九歌·湘夫》
悲哉秋气萧瑟兮草木摇落变衰憭栗兮群富合毫长但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归
萧瑟:寂寞萧条燎栗:凄凉若远行:象远行
战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尽虽元相也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气凉草木摇落按连高含导问看露霜
三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落叶慨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圆
迢迢:形容夜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遇火》
芙蓉露落杨柳月疏
朝跑染率甲艺尔考械饭镇芙蓉:荷花
南朝齐·额啊长萧悫《秋思》
寒城眺平楚苍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散远望平楚:平野苍:草木茂盛两句写初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列平木叶:树叶陇首:山名今陕西、甘肃间
南朝梁·柳浑《捣督香游识益操误权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树叶落论什金城:古郡名今甘肃榆与青海西宁间玉门: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西风作草木零落肃杀声
果巴亮探等北周·庾信《周谯公夫步陆孤氏墓志铭》
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义序:节
唐·王勃《秋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孤骛由高齐飞色:秋水碧连空蓝映水形色
唐·王勃《秋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问《始安秋》
寒山转苍翠秋水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寒红叶稀
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降白石露红叶飘零所余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卷夜霜
唐·王昌龄《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卷夜霜熏笼玉枕颜色卧听南宫清漏
寒潭映白月秋雨青苔
唐·刘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寒
唐·孟浩《早寒江怀》
秋色远近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雨见赠》
风万送秋雁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烟寒橘柚秋色梧桐
烟:家炊烟寒橘柚:秋寒烟使橘袖带寒意两句写家缕缕炊烟橘柚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泛泛清秋燕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万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秋期近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秋风所破歌》
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景象:风吹卷着原野茅草野火烧着枯萎桑树
唐·岑参《至梁却寄匡城主》
秋风万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河水嶂:陡立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兰若》
万叶秋声千家落照
落照:夕阳西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
绿芜:绿草合:满意谓雨庭径满绿草霜花园落满红叶庭院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霜数树深红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狂
清入骨:秋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少绿荷相倚恨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秋风向东倾斜暗寓伤秋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扇扑流萤
轻罗扇:轻薄丝制团扇两句描写红烛秋夜发寒光照着画屏郎手持精致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阶夜色凉水卧看牵牛织星
阶:宫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散霜飞晚留枯荷听雨声
秋阴散:虽已秋连阴云漠漠故见严霜降落旬枯荷由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百尺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雁声遥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百尺松衔半月
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仁《池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霜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涯静寂寥)
夜绿荷霜剪破赚秋雨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破叶再形水珠
唐·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觉满池荷叶秋风
觉;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黄叶秋色连波波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景君须记橙黄橘绿
橙黄橘绿:指秋冬交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用忙归明黄花蝶愁
明黄花:指重阳菊花逐渐枯萎蝶愁:菊花枯萎蝴蝶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亭壁》
秋景飞独鸟夕阳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房写望》
潇潇暮雨洒江番洗清秋
潇潇:雨降落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江水语东流
处: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彩虹霁雨:雨停修眉:形容山美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楼晓阴赖似穷秋
赖:百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轩落叶青虫相吐秋丝
轩;窗槛室
宋·秦观《秋》
秋容尽芙蓉院草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少夕阳知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秋风吹叶梗都弯
宋·秦观《虞美》
山抹微云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用号角断:尽谯门:城鼓楼用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西风候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间万事秋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范廓韵》
秋气堪悲未必轻寒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钱
:合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尽钱:新荷叶才象铜钱
宋·杨万《秋凉晚步》
园翁莫秋荷折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西塍废圃》塍:田间土梗)
水碧染江秋色
染:染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枝梧叶知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数行秋色雁边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客秋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残霞轻烟树寒鸦点飞鸿影
残霞:晚霞寒鸦:寒归林乌鸦飞鸿:雁
元·白朴《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满林黄叶雁声
清·王士祯《江》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秋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同姜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韵》
本文链接:http://www.gs5000.cn/a/1915.html
发布于:2023-05-2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