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豆】 , 广豆根的别名
本文目录一览:
金平区美食
金平区美食有汕头牛肉丸、龙盛罗非鱼、潮汕粽子、老妈宫粽球、广场豆花等。1、汕头牛肉丸:汕头牛肉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可分为牛肉丸和牛筋丸两种。牛肉丸采用纯鲜肉打制,肉质细嫩、口感松脆。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嫩筋,使之味道更香、弹性更强,口感爽脆、柔嫩,且丸中带汤,口嚼美汁四溅。
金平区美食有汕头牛肉丸、龙盛罗非鱼、潮汕粽子、老妈宫粽球、广场豆花等。
1、汕头牛肉丸:汕头牛肉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可分为牛肉丸和牛筋丸两种。牛肉丸采用纯鲜肉打制,肉质细嫩、口感松脆。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嫩筋,使之味道更香、弹性更强,口感爽脆、柔嫩,且丸中带汤,口嚼美汁四溅。
2、龙盛罗非鱼:龙盛罗非鱼罗非鱼是一种热带性鱼类,原产非洲。形似鲫鱼,又称非洲鲫鱼。由于它具有生长快、繁殖快、适应力强等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罗非鱼属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摄食浮游植物、丝状藻类、底栖藻类及泥中有机物质、昆虫的幼虫、水蚯蚓等。
3、潮汕粽子:用料挑剔做工考究, 糯馅光泽晶莹剔透, 蛋黄色彩金黄透亮, 入口润轶回味清爽。 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其中一种叫“双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潮汕“双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一半是咸,一半是甜。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喷喷,深受汕头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
4、老妈宫粽球:老妈宫粽球是广东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以糯米为主料,外形为六角球状,制作工艺要求严格,是一种口味独特的粽子。
5、广场豆花:“广场豆花”呈土黄色,和我们常看到的很多豆花摊档上白花花的豆花不一样,显得比较“结实”,其实这就是“广场豆花”的特色———硬。店主告诉记者:我们的豆花不管放多久都不会反水。
赤足根螨是什么害虫,危害特性?传播途径?如何防治?
除四害,最终导致农药越打越多,天敌越打越少,污染越打越重的恶性循环。
一、较难防治的病虫草害发生概况。
1、武汉市检疫性的病虫草害
①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②棉花枯萎病、黄萎病;
③美洲斑潜蝇、拉美斑潜蝇;
④萝卜细菌性黑斑病;
⑤一枝黄花。
2、水稻较难防治的病虫害
①纹枯病:早、中、晚稻,分裂至抽穗期;
②稻瘟病:早、中、晚稻,分裂至抽穗期;
③稻曲病:中、晚稻,孕穗期;
④稻纵卷叶螟发生4代,严重代3-4代,6月中、下旬-7月中旬;
⑤二化螟发生4代,严重代1-2代,5月中旬-6月下旬;
⑥三化螟发生4代,严重代3代,8月上中旬;
⑦稻飞虱4代,严重代3、4、5代,7月中旬至10月上旬。
3、棉花较难防治的病虫害
①枯萎病:危害盛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
②黄萎病:危害盛期6月中旬至8月上旬;
③根腐病:危害盛期4月上旬;
④棉铃虫发生5代:3、4、5代,7月下旬至9月上旬;
⑤棉育蝽象发生2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
⑥棉红蜘蛛发生20代:7-9月。
4、油菜较难防治的病虫害
①油菜菌核病:2月下旬至3月下旬;
②油菜潜叶蝇:2月上旬至3月中旬。
5、蔬菜较难防治的病虫害
①病毒病:所有蔬菜,为害盛期3月下旬至10月下旬;
②线虫病:为害盛期5月下旬至9月下旬;
③枯萎病:瓜类、豆类、茄果类:为害盛期5月下旬至9月中旬;
④辣椒疮痂病:为害盛期6月中旬至8月下旬;
⑤黑腐病:十字花科蔬菜,为害盛期4月下旬至10月上旬;
⑥疫病:瓜类、豆类,为害盛期5月中旬至8月上旬;
⑦豆野螟(豆豇、广豆、扁豆)发生5代,为害盛期,6月下旬至9月下旬;
⑧瓜蓟马(瓜类、茄果类)发生10代左右,为害盛期,6月下旬至9月上旬;
⑨甜菜夜蛾(所有蔬菜)发生5代,为害盛期7月上旬至11月上旬;
⑩烟粉虱(所有蔬菜)发生11代左右,为害盛期6月下旬至11月中旬;
美洲斑潜螟(所有蔬菜)发生13代:为害盛期5月下旬至10月下旬;
豆杆黑潜蝇(广豆、豆豇、毛豆)发生4代:为害盛期6月下旬至9月下旬;
莲藕食根金花虫(莲藕)发生1代:为害盛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
蕌头赤足根螨:为害盛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
小菜蛾(十字花科蔬菜):发生13代:为害盛期4月上旬至11月上旬。
6、西、甜瓜较难防治的病虫害
枯萎病:西、甜瓜,为害盛期6月上旬至8月上旬;
细菌性斑枯病:甜瓜,为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
黄守瓜:西、甜瓜发生2代:6月中旬至8月下旬。
瓜野螟:西、甜瓜发生5代,6月中旬至9月上旬。
7、较难防治的食用菌病虫害
①平葫历眼蕈蚊(食用菌,一年发生多代)
②中华新眼蕈蚊(食用菌,一年发生多代)
二、病虫草害较难防治的原因?
1、品种的多样化、多样性为病虫害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2、栽培设施的多样化为病虫害提供了越冬越夏的场所。
3、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繁延。
4、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草害的抗性越来越强。
5、插花种植,套种种植,粮改菜,棉改瓜等种植给病虫害提供了更多交叉感染的机会。
6、倒三角形的农技推广体系,使农民很难及时得到病虫早发生信息,最终导致农民拼药、拼钱、拼命。
7、使用近40年的工农16型喷雾器,与农药的品种更新换代极不配套。
8、农药经营的不规范,越到到基层假冒伪劣农药占有很大的比例,假种、药、肥、膜坑农时有发生。
三、较难防治病虫草害的几点建议
面对这么多较难防治的病虫草害,面对防治与增收、防治与安全、防治与污染、防治与成本、防治与健康、防治与环境等等,怎么办?农业部最近对植保有了新的提法,这就是“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团绕这“八个字”结合我市发展都市、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的总体规划,植保工作怎么搞谈几点建议:
1、树立“大植保”是植保工作的新观念。(抓植保就是抓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2、以人为本是植保工作的前提。(农民增收与安全、市民消费与安全)。
3、领导重视是植保工作的根本。(头重脚轻问题)
4、建立二支体系是植保工作的保证。建立市区二级“公共植保”防疫体系和建立乡、村二级“绿色植保”防治体系(乡有绿色植保站,村有绿色植保员)。
5、培养新型农民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创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
6、建立几个板块是植保工作的抓手。无公害食品生产板块,绿色食品生产板块,有机食品生产板块。
四、较难防治病虫草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总体防治思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体;以物理防治相配合;以化学防治为辅助。
1、农业防治:
①种子处理:种衣剂使用;
②土壤处理:高温杀虫杀菌、生物杀虫杀菌剂使用;
③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生物肥、矿物肥、化肥配合使用。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无素协调使用,推广硅、钙、钾肥防病防虫技术;
④轮作换茬:稻瓜轮作,高矮套种,单子叶与双子叶交叉种植等;
⑤彩膜的应用:黑膜、双色膜、彩色膜;
⑥套袋技术:瓜、果、菜、套袋。
2、生物防治
①生物农药:BT、B010、中生菌素;
②昆虫病毒:甜菜夜娥,斜纹夜蛾、棉铃虫等核型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
③以虫防治:赤眼蜂、小金蜂、捕食螨、蜘蛛、瓢虫等;
④植物农药:印楝油(绿晶)、苦参碱(保硕1号)、烟碱、大蒜素等;
3、物理防治
①灯光诱杀:频振灯、白炽灯高压汞灯等;
②枝把诱杀:有气味树枝把、杨、柳、枫树等;
③异味趋避:磷肥味、苦楝味、苦瓜味、枸树味等;
④性引诱剂诱杀:红铃虫、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
⑤高温防治病虫草害:微波技术,开水防除。
4、化学防治:
①植物检疫工作是病虫防治前沿工作,一旦检疫性对象发生蔓延是什么农药也无法控制的。
②不准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③采收前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④尽量不使用激素;
⑤坚持防病治虫的理念,病害及部分小害虫在没有发生前要预防,虫害到一定基数再打药,主要防治成虫和卵,降低虫的基数,减少打药次数。
⑥改变一些用药观念。增加除草剂使用量,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增加地下土壤防治,减少叶面喷雾防治,增加使用增效展着剂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推广防腐保鲜技术,减少农产品商品损失率。
⑦推广节水节药高效能的喷雾器,提高防病治虫效果。确保农民打药不中毒。
⑧掌握打药时间。避免清晨打药,不要中午打药,打药时间:冬季(11月下旬-2月)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夏季(3月-11月中旬)下午5时后。
⑨打药一定要打在作物反面,这并不单是病虫害在作物反面,更重要的是农作物的嘴巴(也就是气孔)85%都在叶子反面。
⑩尽量选择进口农药,本省本市农药、大厂农药、品牌农药以及植保部门和专家推荐的农药。尽量选择正式登记的农药,(农药登记号:PD正式 ,LS临时)
病害分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四大类,所以选择农药要注意,大部分农药都可以杀真菌,但细菌、病毒比较特殊,而线虫是要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分保护性和保护加治疗剂。
虫害分刺吸口器利咀嚼式口器,所以选择农药要用内吸,熏菡、胃毒。杀虫剂分有机磷类、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阿维菌素类、仿生昆虫杀虫剂类等。
草害防治分芽前除草、芽后除草、行间除草和灭生除草。
保与土、肥、水、种、密、管、工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与土(重金属)、肥(硝酸盐)、水(有害微生物)又有着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的直接关联,同时也是农民能否生产发展增产又增收的更直接关联,所以我们必须学习植保知识,懂得植保技术,传递植保信息,建立“公共植保”防疫体系,狠抓“绿色植保”确保农民生活宽裕和消费者食品安全健康长寿。
山豆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山豆根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性味归经 9 功能主治 10 化学成分 11 山豆根的药理作用 12 山豆根中毒 12.1 不良反应机制 12.2 临床表现 12.3 治疗 13 山豆根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13.2 来源 13.3 性状 13.4 鉴别 13.5 检查 13.5.1 水分 13.5.2 总灰分 13.6 浸出物 13.7 含量测定 1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7.3 供试品溶浓的制备 13.7.4 测定法 13.8 山豆根饮片 13.8.1 炮制 13.8.2 含量测定 13.8.3 鉴别 13.8.4 检查 13.8.5 浸出物 13.8.6 性味与归经 13.8.7 功能与主治 13.8.8 用法与用量 13.8.9 贮藏 13.9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山豆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山豆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山豆根 1 拼音
shān dòu gēn
2 英文参考
Euchresta japonic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vietnamese sophora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山豆根为中药名,出自《开宝重定本草》[1]。又称"广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茎[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山豆根又名苦豆根、黄结、广豆根、芸豆根、小黄连、山大豆根、柔枝槐等。属清热解毒药。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和根茎。山豆根含有多种生物堿类、黄酮类化合物及三萜类化合物如苦参堿、臭豆堿、槐根堿、异黄酮、槐花二醇、大豆皂醇等。药理作用有解热,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抗血栓,抗心律失常,降血脂,保肝,兴奋呼吸中枢,抗肿瘤,抗感染和升白细胞等[3]。
4 拉丁名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vietnamese sophor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山豆根的别名
广豆根、苦豆根[1]
7 来源及产地
豆科植物柔枝槐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T.Chen的根。主产广西[1]。
8 性味归经
苦,寒。入心、肺、大肠经。[1]
9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喉[1]。
1.治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牙龈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热结便秘,痢疾,痔疾,肿瘤。煎服:4.5~9g[1]。
2.治热毒疖肿,疥癣,毒虫螫伤,磨汁涂;口疮,宫颈糜烂,研粉撒[1]。
现用于治疗慢性肝炎,银屑病,癌症[1]。
10 化学成分
本品含苦参堿、氧化苦参堿、臭豆堿和甲基金雀花堿等生物堿,并含紫檀素和三叶豆紫檀苷(Trifolirhizin)等黄酮类及槐花二醇、山豆根皂苷等[1]。
11 山豆根的药理作用
苦参堿在动物身上有抗癌活性,并有某些抗心律不齐作用。紫檀素类也有抗癌作用。山豆根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溃疡、抗菌[1]。
12 山豆根中毒
山豆根又名苦豆根、黄结、广豆根、芸豆根、小黄连、山大豆根、柔枝槐等。山豆根含有多种生物堿类、黄酮类化合物及三萜类化合物如苦参堿、臭豆堿、槐根堿、异黄酮、槐花二醇、大豆皂醇等。药理作用有解热,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抗血栓,抗心律失常,降血脂,保肝,兴奋呼吸中枢,抗肿瘤,抗感染和升白细胞等[3]。
山豆根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超量即引起中毒。
12.1 不良反应机制
本品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超量即引起中毒。人中毒量在30~90g,毒性反应是在服药后30min出现胃肠道的强烈的 *** 作用,能使胆堿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反射性地兴奋血管呼吸中枢。[3]
12.2 临床表现
服药后30min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便血、四肢无力、呼吸急促、手足抽搐、视力模糊、眼球震颤、烦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死亡等。有报道山豆根中毒能引起亚急性基底核坏死脑病。[3]
12.3 治疗
山豆根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促进毒物排出,洗胃,可用1:4000的高锰酸钾液洗胃或清水洗胃,服用硫酸镁导泻。
2.对症治疗,腹痛剧烈者皮下注射阿托品1mg;昏迷者给予加氯芬酯0.25mg或肌肉注射回苏林8mg,每2h 1次。
13 山豆根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山豆根
Shandougen
SOPHORAE TONKINENSIS
RADIX ET RHIZOMA
13.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13.3 性状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13.4 鉴别
(1)本品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至10数列细胞。栓内层外侧的1~2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栓内层与韧皮部均散有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1~8列细胞;导管类圆形,大多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相聚,有的含黄棕色物;木纤维成束散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含方晶。
(2)取本品粗粉约0.5g,加三氯甲烷l0ml,滚氨试液0.2ml,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堿对照品、氧化苦参堿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2ul、对照品溶液4~6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斑点。
13.5 检查 13.5.1 水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13.5.2 总灰分
不得过6.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3.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1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氨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异丙醇3%磷酸溶液(80: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氧化苦参堿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1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苦参堿对照品、氧化苦参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分别制成每1ml含苦参堿20μg,氧化苦参堿15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13.7.3 供试品溶浓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三氯甲烷甲醇一浓氨试液(40:10:1)混合溶液50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30分钟,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一甲醇一浓氨试液(40:10: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lOml,40℃减压回收溶剂至于,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l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堿(C15H24N20)和氧化苦参堿(C15H24N202)的总量不得少于0.70%。
13.8 山豆根饮片 13.8.1 炮制
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13.8.2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苦参堿(C15H24N20)和氧化苦参堿(C15H24N202)的总量不得少于0.60%。
13.8.3 鉴别
(除根横切面外) 同药材。
13.8.4 检查
同药材。
13.8.5 浸出物
同药材。
13.8.6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13.8.7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13.8.8 用法与用量
3~6g。
13.8.9 贮藏
置干燥处。
13.9 出处
广豆根的化学成分
含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0xymatrine)、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安那吉碱(anagyrine)、广豆根素(sophoranone)、环广豆根素(sophoranochromene)、广豆根酮(sophoradin)、紫檀素(pterocarpine)、高丽 槐素(maackiain)等。
本文链接:http://www.gs5000.cn/a/2407.html
发布于:2023-05-2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